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27报图网>奇闻异事 > 日本欲断我华夏龙脉真实性(这个国家虽然很小)

日本欲断我华夏龙脉真实性(这个国家虽然很小)

查看:909 / 更新:2023-01-06 09:20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国力根本不允许日本人向中原王朝叫嚣。日本脱离落后的国际地位,并开始觊觎中原大地,是在明治维新以后。1868年,明治天皇打出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口号,其野心已昭然若揭。


为什么日本人突然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呢?

原来在此之前,日本人同样被欧美列强打开了国门,受尽凌辱。我们知道,日本人有一种变态的崇强意识,他们立即开始学习欧美,甚至想要脱离落后的亚洲,加入欧洲。

哪怕是先进人士如伊藤博文,都表示:“东洋国家现下的政治和风俗,已无法让日本更加完善。相比之下,欧洲、美国的各方面都远超东洋诸国。所以,应该将这种开明之风引入日本,让我国崛起至到与欧美国家保持同一水平。”因此,就像汉唐时期日本人全盘照搬中国政策一样,近现代的日本进入到全盘“西化”的时代。

当时的日本人,从文化、语言、政策、军事甚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开始效仿西方世界,十分极端。根据文献记载,1868到1875这七年时间里,日本当局就聘用了近两千五百名外国顾问,并且,日本给这些外国人开出的价码非常高。

有统计,当时日本部长的年薪约为6000日元,而外国顾问则能拿到9000日元以上的工资。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擅长该领域的外国顾问甚至能拿到24000日元的年薪。1884到1894这十年时间里,日本铁路的总长度翻了六倍,船舶的数量增长三倍,煤炭的开采量增长三倍,铁矿的生产指数增长二倍,用于工业生产的蒸汽机数量从四百台增加到一千八百台。


与此同时,清朝也在进行着洋务运动。

从时间上来看,清朝的改革比明治维新早八年,不过双方的改革进程却有着天壤之别。住在四九城里的皇族贵胄和高官富商以及文人士子,大多都还是以“天朝上国”的子民自居,丝毫没有意识到外界的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洋务运动,他们往往会抱着不相信的态度。

大学士徐桐逢人便说,所谓的西洋诸国都是编出来吓唬人的玩意儿,只有意大利是真实存在的。这种“高论”,在当时一度盛行。洋务运动进行的每项改革,几乎都伴有无知者的非议。例如,有人觉得修铁路会让附近的庄稼停止生长,听到火车声音的母鸡会停止下蛋;有人觉得电报中的“电气”会冲撞在陵墓里安息的老祖宗,破坏龙脉。

一时间,李鸿章等真正的先进人士,成了众矢之的,遭到了无知者的声讨。


其实,在洋务运动的所有改革中,李鸿章最满意的就是从创建、训练均由他一手经办的北洋舰队。不过,洋务运动的改革,终究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制度的改动也只是皮毛,根本无法触及到腐朽政治的核心。

因为,这场改革必须要顾及到守旧派的利益,所有改革项目必须在保证不触及统治阶级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开展。这种改革的弊端,必定会影响到李鸿章引以为豪的北洋舰队。这支生长在封建的土壤上,饱受固守自封思想摧残的军队,在这场改革中只是增添了一些武器装备罢了。买得来军舰步枪,买不来配套的军事制度。

1891年,英国人别有用心地在《武备报》上刊登了一则时评,称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就是北洋舰队,这支军队在世界上也能排进前八名,而日本海军仅能勉强跻身世界“十六强”。美国人的用心更加险恶,立即效仿英国宣称清朝的陆军位列世界前三。看到报纸的清朝大员们信以为真,洋洋自得,在奏章中向老佛爷汇报道:“我国快枪快炮之多,名列世界第一!”

以至于,在这场虚假的中兴里,朝野上下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样,变得不可一世。当时的文武大臣普遍认为,大清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力倍增,虽说对付西方国家有些吃力,但收拾东洋的“蕞尔小国”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后,北洋舰队的建设逐渐停步。自北洋舰队成军后,几乎没有再购进一枪一炮。


虽说有些猖狂,但明治天皇的目标还是非常远大的。

虽然,他的目光并没有自认为的那般长远,但他还是规划了一份详细的制霸方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曾提起:“明治天皇的打算是按照台湾、朝鲜、满蒙、支那、世界的顺序,以此进行征服。”日本人已有了大体目标,反观当时的清廷仍安于现状。

1886年七月,北洋舰队“定镇济威”四大军舰耀武扬威地开进日本长崎,在这里进行维修。日本人哪里见识过这种规格的铁甲战舰?日本举国皆惊,朝野上下都觉得很“伤自尊”。在这次正常的访问中,毫无军纪的大清水师竟在大街上与日本警察发生了械斗,造成死伤。这起事件,直接让日本有了进一步发展海军的动力。

次年,日本当局制定了详细的《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五年内做好对大清宣战的准备。在这份方略中,日本人计划从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等地兵分多路入侵大陆。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是非常严谨的,从后来发生的侵略战争来看,他们的行动完全符合预期的时间和方略上出现的进攻路线。

在北洋舰队原地踏步之际,日本海军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1891年,负责海军事务的桦山资纪向内阁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在九年内自主制造四艘一万吨级的战舰、六艘巡洋舰,预期耗资五千八百万日元,这份议案被内阁全票通过。次年,日本从英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据说,英国人制造这艘巡洋舰之初,原打算将这艘巡洋舰卖给北洋舰队。然而,当时清廷已经停止了采购。无奈之下,英国只能将这艘最先进的战舰出售给日本。熟悉甲午战争的朋友一定知道,这艘“吉野号”正是日本人的主舰。

1893年二月,日本天皇再次颁布谕旨,决定在未来的六年时间里,每年从国库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日本官员的工资中抽出一成,将这笔钱投入到军舰制造中。由于北洋水师的军舰曾来日本耀武扬威兜了一圈,日本人对这四艘清朝水军引以为傲的军舰了若指掌。为了对抗北洋水师“镇远”、“定远”这两艘大吨位铁甲舰,日本人造出了三艘吨位更大的主力舰,分别为“严岛”、“松岛”和“桥立”。在这三艘战舰上,日本人配备了比“镇远”舰的舰炮口径还要大十五毫米的320毫米舰炮。此外,这三艘主力舰的时速远超“定远”和“镇远”舰,比这两艘北洋军舰快1.5节。


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每小时多航行1.5海里。若双方舰队同时出航,仅需一个昼夜,中日双方主力舰的航程就会相差三十六海里。

到了1887年时,日本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无法应对庞大的军费开支。为了补充军费,日本天皇以身作则,从自己的“小金库”中出钱捐款,日本皇后虽然没有“小金库”,但她却带头过起节俭的日子,连胭脂水粉的开销都省下。天皇起了带头作用,官员自然会群起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至此,日本天皇在全国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自发性捐款,在当时连日本艺伎都把自己赚来的辛苦钱交给当局。

可以说,当时的日本人众志成城,连在街上玩耍的小孩子都知道北洋水师,还经常做击败“定远”、“镇远”的海军游戏。在日本军界,士兵之间流传着“一定要打赢定远”的响亮口号。为了打赢战争,日本政府派出大量间谍,潜入朝鲜、清国,重点渗透进这两个国家的沿海城市。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已经获取了一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乃至渤海沿线的海防图,上面连每一座小山、每一条小路都有标识。

时间终于来到1894年,甲午战争即将爆发。此时的日本,拥有大大小小的军舰三十一艘,足比北洋水师多九艘。除了军舰之外,日本海军还配备了三十七艘鱼雷艇,而北洋舰队仅有十四艘鱼雷艇。从海军的总排水量来看,日本舰船的总排水量约为六万吨,比大清水军多一万八千吨。显然,此时双方的海军力量已发生了逆转,日本海军全面碾压北洋舰队。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北洋海军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不仅没添加一艘战舰,连舰炮都没更新,一直都是老样子。

直到战争爆发前夕,清朝上下都沉浸于“北洋水师天下无敌”的梦境里。殊不知,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

参考资料: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上一篇:

河北灵异事件真实(河北人办公室的十大灵异事件)

下一篇:

真实悬浮术(揭秘人体悬浮术)
标签:日本北洋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