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27报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赵玉芳个人资料(但他仍是我的亲人)

赵玉芳个人资料(但他仍是我的亲人)

查看:826 / 更新:2022-12-15 14:31



《落叶归根》剧照

文 |-17

编辑 | 嘈坊

2004年,赵本山在《鲁豫有约》节目中,首次开口谈及他和前妻葛淑珍的往事。对很多观众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离婚的念头在赵本山心里盘旋已久,话到了嘴边却仿佛有千斤重,面对勤劳朴实的妻子他迟迟开不出口。

“下这决心不容易,因为怕别人在背后说您呀。”鲁豫的话既像是体谅他,也像是一种含沙射影的变相嘲讽。

一个贫苦出身的穷小子,刚飞上枝头就要抛弃糟糠之妻,勾勒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形象,受人非议是不可避免的事。

但是赵本山否认了她的猜测,他说:“那我倒不怕,我怕的是她多想。”


在赵本山眼里,妻子葛淑珍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一门心思地照顾家庭,把丈夫视为自己的整个天地。

他担心“离婚”两字说出口,葛淑珍会崩溃失控,会抓住衣袖不肯放他离去,甚至已经做好对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心理准备。

可事实出乎他的意料,妻子的反应异常平静,听完他的话默默点头答应,好像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赵本山这才意识到,其实他并不真正了解葛淑珍。


这个陪伴了他十二年的女人,远比他想象的坚强独立得多。

01.两个无父无母的年轻人

1979年,在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村,两个孤苦伶仃的年轻人,在村里熟人的牵线下结为夫妻。当时赵本山22岁,葛淑珍19岁。

在70年代的农村,男孩子22岁才成家已经算晚婚,而赵本山晚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穷。

六岁时母亲去世,紧接着父亲也抛下儿子远走他乡,年仅六岁的赵本山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只能跟着二叔一起学艺。

二叔是一位靠卖艺维生的盲人,赵本山从小跟着他学习吹拉弹唱,稍大一点开始表演二人转,为他今后的表演之路打下深厚的基础。


1974年,赵本山加入公社宣传队,经常随宣传队一起走街串巷巡演,当时家家户户手里都没有闲钱,宣传队表演的报酬,往往就是换取一些鸡蛋和粮食。

然而没过两年宣传队就解散了,赵本山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无可奈何之下回乡种田。习惯了曲艺表演,做起农活来总是笨手笨脚,周围的乡亲们总笑他是“懒汉、二流子”。

赵本山在村里没有房子,宣传队解散后,他只能寄宿在熟人老金家里。可一个20多岁的成年男人,一直寄人篱下终不是长久之计,亲戚好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他说个媒。

从二婶的嘴里,赵本山第一次听到葛淑珍的名字,得知对方的身世和他同病相怜,也是从小就父母双亡。

尽管同样是无父无母,葛淑珍的条件相比之下还略好一些,她嫁给赵本山其实算是“屈就”。一方面,在农村女孩嫁人总比男孩娶妻容易得多,而且葛淑珍勤劳利索能持家,这在当时是最能为人称赞的优点。

另一方面,葛淑珍从小被哥哥姐姐带大,家里起码锅碗瓢盆样样齐全,而赵本山是真正的一穷二白,连一张被褥都拿不出手。


乡亲们很快安排两人见一面,看到黑瘦如柴沉默寡言的葛淑珍,赵本山的心里不禁冒出一个疑问:难道我就要跟这个女人共度余生?

两人见面简单聊了两句,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赵本山当下便想拒绝。可亲戚朋友却在他耳边反复劝说,以他的条件实在是说媒不易,难得别人能看中他,过了这村恐怕就再没这店。

况且,两个人互相依靠、彼此扶持,生活中好歹有个照应,总比一个人无依无靠的好吧?

亲戚熟人的话终于说动了赵本山。他努力说服自己:没有感情又如何?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老乡亲们都是如此,我又何必这么矫情。


没钱买新房办酒席,两人在村里租了一个北炕,挂上一块别人用旧的幔帐,就算是他们的新房。

没有父母朋友的热闹庆祝,没有喜酒宴席,没有特地翻黄历选良辰吉日,两人孑然一身的年轻人,在天地日月的见证下结为夫妻。

此时,距离赵本山提出离婚还有12年。

02.没有感情的婚姻

1979年底,葛淑珍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赵玉芳。

赵玉芳从小口齿伶俐,聪明机灵惹人喜爱。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从长相到性格,都越来越像父亲赵本山,葛淑珍心里说不出的幸福和欣慰。

从那时起,葛淑珍对赵本山就有一种仰慕的感觉,她觉得自己胸无点墨没文化,孩子像父亲一样能说会道善交际,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有了孩子作为家庭生活的调剂,夫妻俩的话题多了起来,两人坐在一起终于不用相对无言,葛淑珍在心里无数次感激这个新生命的来临。

70年代末刚好赶上知识青年回城热潮,有一个知青在临走时说的话,成为赵本山萦绕多年的心结,他问:“你就这么结婚了?”

见过世面思想开放的知青,对包办婚姻这种封建遗风嗤之以鼻,但赵本山心想,村里跟他同龄的男人还有不少在打光棍,他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了。

“你们夫妻之间有感情吗?”听到知青这么问,赵本山却一时语塞,沉默了好几秒才所答非所问地说:“媳妇待我挺好的。”

葛淑珍是个好妻子、好母亲,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赵本山起初回乡种田,做事笨手笨脚,农活都做得马马虎虎,但妻子手脚麻利办事利索,帮他减轻了很多负担,他对妻子也常怀感激之情

但是很显然,感激之情并不是知青所说的那种“感情”。


赵本山心里再明白不过,但他此时无暇考虑这些,吃饱饭依然是他首要考虑的事。无论如何他都无法预料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大师,拥有一家规模庞大的“本山传媒”。

03.幸运与噩运同时袭来

1982年,这是让赵本山的生活发生巨变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天大的幸运与噩运几乎同时砸在他的头顶,也是让他和葛淑珍渐行渐远的起点。

首先发生的是一件喜事,赵本山在戏剧界终于崭露头角,他表演的拉场戏《摔三弦》在辽宁省首届农村小戏调演中,获得一等奖。


结婚之后,赵本山始终放不下他的曲艺梦想,先后加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和西丰县剧团,表演他最拿手的二人转。渐渐地,他开始在远近乡邻之间小有名气。

辽宁省首次举办农村小戏调演,剧团决定将《摔三弦》作为参赛作品,这部戏讲述了一位盲人算命先生的故事,而赵本山正是主演的不二人选。赵玉芳个人资料(但他仍是我的亲人)

赵本山从小在盲人二叔身边,对盲人的生活习惯他再了解不过,他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糅进戏剧里,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出拉场戏帮助赵本山在东北一举成名,随即加入铁岭县剧团,从此迈出了走向大舞台的第一步。


另一件悲剧本该是双喜临门。1982年,葛淑珍生下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葛淑珍抱着孩子,嘴角不由得浮起笑容,脑海中冒出许多对未来的幸福遐想,如今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她欣慰地想道:咱们终于苦尽甘来了!

但这种幸福的幻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

刚出生的孩子被诊断出严重的先天疾病,不仅是双耳失聪,还患有软骨症、肺气肿和心脏病,每个月需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

他们的家庭生活刚出现起色,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运压得透不过气。

听村里的老人说“贱名好养活”,于是他们给儿子取名为赵铁蛋,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这一年里发生的两件事,让这个家庭的心情如坐过山车,然而,因成名而获得的风光都只属于赵本山,悲伤疲惫才是留给葛淑珍的。

赵本山调入县剧团后,长期在外忙碌奔波,家里只剩葛淑珍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她常常心疼儿子带着一身病痛出生,却腾不出时间来心疼自己。

04.和平分手

1987年,赵本山进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从而与他后来的妻子马丽娟相遇。

马丽娟是辽宁戏曲学校的老师,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涵养,赵本山总是会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她。

他似乎理解了多年以前,那位知青对他所说的“感情”。


但他起初不敢把离婚的念头放在心上,他知道葛淑珍对他有恩,多亏了她将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他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外面施展身手。

与此同时,葛淑珍觉得越来越忐忑不安,丈夫如今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即便后来赵本山买了房,把她们母子三人接到铁岭市里,她依然能感觉到,自己和丈夫已经渐行渐远。

女人往往都是直觉动物,即便她没读过多少书,也懂得人情世故、看过电视剧和戏曲作品,她知道“同床异梦”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1990年,赵本山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相亲》让他的名字响彻全国的大街小巷。葛淑珍由衷地为他高兴,但她明白,她和赵本山从此之后会成为两个世界的人。


所以,当赵本山在1991年,终于开口提出离婚,她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与悲伤,因为她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临。

她可以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但必须给自己的孩子留好后路。她一无文凭二无靠山,女儿正在上学、儿子需要治病,她要未雨绸缪做好打算。

答应离婚之后,葛淑珍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们需要生活。”

听到这句话,赵本山也感觉松了口气,他对葛淑珍终究还是心怀歉疚,而金钱物质是最简单的弥补方法。

于是,赵本山把铁岭市的一栋房子、一辆夏利轿车,还有二十万元的存款全部留给了妻子,自己净身出户


05.离婚后的她闯出另一片天地

得知葛淑珍离婚了,村里的父老乡亲纷纷赶来安慰,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人人都觉得是赵本山“抛弃”了她,似乎都认为她一定很依恋自己的丈夫,为什么就没人意识到,葛淑珍对他也未必有多少感情呢?

如今,赵本山的身边围满了记者和镜头闪光灯,她知道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分开是各自都退一步海阔天空。

赵本山临走时给了她二十多万存款,在90年代初已经属于一笔巨款,但葛淑珍不想轻易动用这笔钱,她也想走出去闯一闯,靠自己养活自己。


年过30,的葛淑珍走上了打工之路,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餐厅里的洗碗工。虽然工资很微薄,但她终于品尝到了自食其力的快乐。

1994年,赵铁蛋因心脏病去世,葛淑珍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悲痛的心情,很快她就意识到,忘记悲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被忙碌的工作所填满。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她摆过地摊、做过饺子店里的保洁员,辛苦却生活得非常充实。

尽管赵本山和她仍有联系,时常打电话问她,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能帮忙的都会帮忙。但葛淑珍始终坚持,要靠自己的收入给女儿付学费。

“再见亦是朋友”对于离异夫妻来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但赵本山和葛淑珍却做到了这一点。


葛淑珍从不会在村里嚼舌根,她知道赵本山现在是公众人物,需要维护个人形象,她不愿打扰他如今幸福的生活。

渐渐地,葛淑珍和赵本山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交集,但是在2003年,两人竟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创业之路。

那一年,赵本山开创了“本山传媒”,而葛淑珍花2万块盘下了一家餐厅。

当时,葛淑珍随女儿移居辽宁大连,在她们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家小餐厅要转让经营权,葛淑珍果断盘下了这间小店。

葛淑珍善于做家务,亲戚朋友们凡是尝过她做过的菜,都会赞不绝口。加上多年来在餐厅打工的经历,她对烹饪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然而,经营饭店光靠做饭好吃可不够,其中有许多的经营之道。葛淑珍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她经营饭店的理念同样是“老实”。

她觉得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必须真诚实在,所以她店里的饭菜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久而久之,这间用料实在的小饭店就在附近有了名气,许多顾客都成了回头客。

2009年,葛淑珍凭借着经营小饭店,已经积攒上百万的存款,尽管和赵本山的财富无法相提并论,但她已经无比满足。

葛淑珍的生活作风十分低调,就连小饭店里的顾客都不知道,这位朴素的老板娘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本山前妻”。


离婚多年来,葛淑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向前夫要钱、也从不在背后闲话,她不愿伤害赵本山的名声,更不愿砸了自己的招牌。

很多人因为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而怜悯她、可怜她,却忘了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尊严

葛淑珍和赵本山,终究只是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离婚之后,葛淑珍失去了风光无限的“赵本山夫人头衔”,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上一篇:

张翰表情包眼睛(除了带着鱼塘来娶你)

下一篇:

柳岩惊艳高级感照图片(穿抹胸连衣裙勒出“蚂蚁腰”)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