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27报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生门》导演新作 值得被记录的《城市梦》

《生门》导演新作 值得被记录的《城市梦》

查看:653 / 更新:2022-12-15 11:18
“喜欢我片子的朋友,我们就在此别过。”

纪录片《城市梦》的导演陈为军,在他的导演手记里这样写道。他也想呼吁,观众能多看反应真实生活的纪录片,这样我们就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可以被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无论是豆瓣9.5分的《生门》,还是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的《请为我投票》。

而这部久违的新作《城市梦》 ,从2014年开始拍摄,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登陆国内院线,但排片情况如同大多数同类型的纪录片电影一样,并不理想。为了能让更多观众看到这部作品,该片已于9月14日起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

“近两年看过的关于中国最好的纪录片。”

“武汉真的是今年的焦点,有太多城市梦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更理解城管和摊贩的不容易了。”

“这部纪录片既颠覆了我对城管的印象,也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印象!”

……

随着纪录片的上线,各种好评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城市梦》的豆瓣评分已超8分。硬币的另一面,必不可少的也有一些批评和质疑声。但正如豆瓣上一位网友所言:能把这个题材拍成这样,已经是中国纪录片的一种进步。

目前,陈为军导演仍在国外养病,因身体不适,无法接受我们的专访,但他表示,自己想说的话其实都在这部片子里了,这也是他告别自己二十多年纪录片生涯的一个机会。

带着对这部纪录片的诸多好奇,近日,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资深媒体人、纪录片《城市梦》的监制陈梁,都说文字采访是纸上的纪录片,我们试图用真实的文字去记录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本文约6087字,细读约需16分钟

以下为新闻晨报记者与陈梁的对话 >>

没有什么题材不能拍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从来不主动设置任何议题,在后期剪辑中也不着意去强化任何议题。

Q新闻晨报:在您眼里,陈为军导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陈梁:陈为军是很有成就、很有个人风格的纪录片导演,也是我的师弟,我们都是川大新闻系毕业的。

他在拍完《城市梦》之后,一直都在美国养病。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没办法再做大作品,但他依然力所能及地继续创作。

他上一部作品《生门》,我也是担任监制。《城市梦》《生门》几乎都是同一个团队完成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当代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是《生门》,是人的身体、生命治理问题;第二部是《城市梦》,是城市治理的问题;第三部是公安题材,全社会的千头万绪都可能反映在基层公安局、派出所,它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治理的问题。从医生到城管,再到公安,构成当代中国三部曲。

Q新闻晨报:为什么要拍摄《城市梦》这样一部纪录片呢?

A陈梁:拍纪录片的理由恐怕有一万种,但其实所有的理由最后都会差不多,那就是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关注社会现实必然会注意到类似的问题,正好我们《生门》团队做完后也需要做新的东西。


?? 纪录片《城市梦》剧照

如果你说由头也很简单,大家对城管的关注度一向很高,各种声音都有。恰好武汉城管在2014年开始有改革,他们有全国首创的微笑执法、鲜花执法等等,至少有新意,和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城管和小贩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团队有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这样的选题。

Q新闻晨报:当时有担心过这个选题的可操作性吗?

A陈梁:这是需要我们出品人、监制、导演来共同判断的问题,记得有位媒体前辈曾经说过一句话:没什么不可以报,关键看什么角度和尺度。

Q新闻晨报:《城市梦》记录了王天成一家人的命运起伏,在拍摄过程中,你们会刻意聚焦这样的小人物吗?

A陈梁:其实并不能把小摊贩理解为小人物。城管队长有一句话,这句话也引起了很多城管同行的共鸣:他们是生活的弱者(指小贩),我们是工作的弱者(指城管)。如果从这句话来说,双方都可以自认为是弱势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人物。但从纪录片本身来说,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生活。

你比如说《生门》,病患是普通人,医生也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城市梦》同样如此,小贩是普通人,城管也是普通人。当然普通人的身份、角色、表现也在不停地转换。

Q新闻晨报:在纪录片中,王天成的儿媳妇面对镜头时表示,她找老公的标准很简单,第一条就是不打她。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有刻意去设置一些议题吗?还是完全让故事自然地发生和发展?

A陈梁: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从来不主动设置任何议题,在后期剪辑中也不着意去强化任何议题。但是在很多落后地区,“打老婆”这种现象还时有发生,所以对于她来说,不被老公打反而变得比较难得。

我们在放映过程中发现南方的小孩对于这个会更加敏感,也许这也是一种南北文化差异。

Q新闻晨报:事实上,在纪录片《城市梦》中,王天成确实打了他老婆,有一个镜头是他扇了她一巴掌,这个镜头是否有代表性?

A陈梁:这个行为不具备代表性。因为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对城管动了手。很多观众注意到这个镜头,但他并不是为了打老婆而打老婆,是做给旁观者看的。

Q新闻晨报:在这部纪录片中出现了不少的“泪点”。比如说王天成的妻子眼中噙满了泪水,这个镜头也被你们捕捉下来了,能谈谈泪点背后的故事吗?

A陈梁:她应该是觉得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方面是担心儿子的摊点,一方面是家庭关系,再加上王天成的态度,自己也有病在身……这确实是她在那一刻的自然反应。

Q新闻晨报:还有一条线索,就是王天成的小孙女。在片尾中有一行字幕显示,孙女最终考入了中专,但在纪录片前面用了不少镜头在铺垫,全家人都希望女儿可以考上大学。这让我想起了您们之前的一部作品《出路》,这一段是否有考量?

A陈梁:这一段并没有影射任何议题。如果你了解中国的高考制度,你就会了解学籍、户籍和回原籍参加高考等制度,当然这一方面很无奈,另一方面也是现实。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当中,管理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修改和完善。当然,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早点考学,早点毕业,早点工作,早点孝敬父母,对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现实选择。

纪录片是为未来投资

做纪录片短期内投入和产出肯定不成正比,它是为未来投资。

Q新闻晨报:你们出品的纪录片有个特点,那就是时间战线拉得特别长。比如说这部纪录片《城市梦》,其实讲的已经是五年前的故事了,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A陈梁:做纪录片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啊(笑),我们也没想过要讨好所有人。对得起大家的追求,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社会使命感就好。所以我们强调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团队。

至于时间问题,我们的总制片人戴年文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所有的拍摄都要至少拍摄一年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一年四季。对于中国人来说,节气的概念会比较重。对于观众而言,一年四季也是可以较好地去看一个人的一生阶段。尽管纪录片对于拍摄对象的整个人生来说,始终只能是一个横切面,但我们力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呈现。

另外,说《城市梦》前期筹备四年是不准确的,我们又不是为了一件事情筹备这么久,它不像虚构类影视作品,要看景、选角、排档期等等。我们就是抓住就拍,拍完之后再从海量的素材中做剪辑,再去思考能够剪辑出什么样的作品。

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们不会去预设任何议题,也不会像拍电影一样预先编好一个脚本,完全是大量的真实记录。

Q新闻晨报:但目前行业内还是会有一些摆拍行为,追求镜头的美感。甚至有一些“伪记录片”的出现,对此现象,您怎么看待呢?

A陈梁:纪录片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说美食类纪录片,追求镜头的美感是可以理解的。小餐馆上一盘菜还要摆盘呢(笑)!其实这也是对观众负责的一种表现,追求最佳效果无可厚非。但我们这种社会纪实类纪录片,主要以跟拍为主。现在观众水平都很高,是真纪录片还是伪纪录片,观众一看便知。

Q新闻晨报:那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跟拍,从片中呈现出来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王天成一家刚开始是比较抗拒的,所以你们在跟拍他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坎坷?

A陈梁:您刚刚提到的抗拒,他不是对我们摄制组的抗拒,他是对执法过程中的某些工作手续的抗拒。《生门》导演新作

摄制组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其实我们是有两支队伍,每支队伍有一名主摄影师和辅助人员。

如果要拍摄城管,摄影师也会身穿城管制服。因为穿制服,一方面为了方便工作;另一方面,更容易拍摄到商贩的真实反应镜头,因为商贩会把你也当作城管。如果作为旁观者拿手机去拍,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另一支队伍在拍摄王天成的时候,摄影师穿的就是普通人、甚至更接近小贩的衣服,因为这样才可以和他们更好地融为一体。

在拍摄之前,还是要多和拍摄对象事先沟通,取得授权再去拍,这样才能拍到更多真实、珍贵的画面。

Q新闻晨报:听您说完,感觉做纪录片是一件很难、短期难有收益的事情,还要什么都懂一点?

A陈梁:纪录片制作者像记者一样要是“万金油”,仅此而已,其实也是普通人,只要回到社会常识,和拍摄对象将心比心,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很好地解决,没那么难的。而且,做纪录片短期内投入和产出肯定不成正比,它是为未来投资。

Q新闻晨报:有一种观点认为,纪录片最大的特征就是“保鲜期”特别长,可能我们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回头去看《城市梦》,它会成为当时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样本。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A陈梁:我认为纪录片最大的优势还不只是保鲜期特别长,而且越放越有价值。我们刚刚曾讨论纪录片吃力不讨好,商业价值低,但是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彰显,越来越提升。做纪录片不能急功近利。

Q新闻晨报:接下来我们聊聊口碑。众所周知,《生门》的口碑在国内极高,至今保持着豆瓣9.5分的记录。但目前《城市梦》的口碑,从豆瓣来看暂时为8.1分,虽然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分数,但相比《生门》,这是否意味着还有努力的空间?

A陈梁:实际上,我们做中国当代现实纪录片三部曲,已经创新了中国纪录片的生产类型。

对于购买方也就是观众来说,纪录片不一定具备天然的吸引力。人家都说,看纪录片是有门槛的。它对观众的空余时间、文化程度等都有要求,但我们又想尽可能地让更多观众看到我们的纪录片,所以我们在做院线纪录片的同时,都会再做一版适合电视和网络播映的多集纪录片,并有意称之为剧集版,比方说《生门》。事实上,它的精彩程度完全不输于电视剧。

另外,《生门》仅在爱奇艺就有过亿的点击率,同时它也有在院线上映,所以给它打分的观众会多得多。《城市梦》刚上映一个多月,也在线上播出不久,它的口碑还在持续地发酵,并且已经超过了很多商业大片。

只要记录,就有价值

在人人可为的前提下,你必须有高人一等的水平,才能吸引观众。

Q新闻晨报:《城市梦》的线上发行选择了腾讯视频,目前来看传播效果还是不错的,怎么看待纪录片在线上的传播?

A陈梁:现在做纪录片,对网络平台一定要高度重视,包括爱优腾,以及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

综艺节目其实谈不上有多长的生命周期,但纪录片恰好相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过去外地游客来上海住酒店,遥控器转了一圈,最后往往都会停留在纪实频道。这就证明纪录片的价值和表面热络的综艺是肯定不能比的,这也是上海纪录片人值得骄傲的事情。


?? 纪录片《城市梦》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

Q新闻晨报:曾有一段时间,纪录片似乎成为衡量一家视频媒体的品味标准,财大气粗的媒体纷纷砸钱拍纪录片,对此现象您怎么看待呢?

A陈梁:大家都在为纪录片的产量和质量努力,这是好事,但不能说大家都在“砸钱”。有些独立纪录片导演,倾家荡产地去拍摄纪录片,能大胆砸钱的机构个人毕竟是少数。但就算能砸钱,相比那些商业大片来说,纪录片的投入其实是少之又少,甚至比真人秀的花销也要少很多。

纪录片其实不能只是纯粹地投入金钱,它还要考验你的观察能力、拍摄能力,甚至还有你的耐心和悟性。只有你热爱它,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Q新闻晨报:谈到纪录片的发行,我注意到《城市梦》不仅与线上平台有深度合作,也会和大象点映等线下的渠道拓展合作,您怎么看待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宣发?

A陈梁:我打个比方,有句话叫:人找不到书,书找不到人。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看的书在书店里找不到,但是很多好书又被存放在书库里无法和读者见面。

后来当年大家基本上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新华书店管采购的、店面陈设的员工不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所以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喜欢、比较畅销的书,或者是卖得更快的教辅材料。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后来有一些专业书店、特色书店的出现,才大大缓解了这个问题。

同理,电影院线也不应该都是商业院线,它应该有纪录片院线,甚至还应该有一些专门放映老片的院线。

影院经理大多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肯定会多排商业片,这种现象从当年《生门》上映就一直存在,一部纪录片,要么就是被排到上午或者午夜场,要么就是被排到一些远郊的电影院,很多想看这部纪录片的观众很难看到。

未来,我们也想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与央视新影厂合作,在每个城市推行“新影公社”,形成每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大家在那儿可以看纪录片,听讲座,搞交流,喝咖啡,购买文创周边。

Q新闻晨报:前几年,有些纪录片人经常会喊“求排片”,甚至还有纪录片导演下跪求排片。在您看来,这种现象目前有所好转吗?

A陈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引导,提醒发行方和影院方注意纪录片的排片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在《生门》后,也有了两三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很多纪录片人有句话:《生门》为中国纪录片推开了一道生命之门。就是说从《生门》开始,更多院线纪录片电影登堂入室了。

为了顺应这种势头,很多院线可以在多厅影院专门拿一个小厅去放映纪录片,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纪录片的排片难现象。同时,父母带小朋友多去看纪录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实,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Q新闻晨报:纪录片这个行业,每天都有新人在加入,作为一名资深的纪录片人,您想对这些新人们说些什么?

A陈梁:我们一直在关注纪录片的未来。一方面是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是扶持基金,当然资金募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如我讲的纪录片是在为未来投资,但投资人多关注眼前。

对于学纪录片的人来说,我认为,过去是新闻系、导演系的学生做纪录片会多一点,但现在人人都可以做纪录片,因为数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出现。

比如说你春节回家,路上就可以拍一部纪录片;疫情期间封闭在家,邻居家里的窗帘也可以拍成纪录片,记录无处不在。

但如果你真想做出好的纪录片,一方面,还是要加大阅片量,学习构思、构图、后期剪辑、音效等;另一方面,你的观察、思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什么值得记录,什么该被记录,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Q新闻晨报:所以在您看来,纪录片的门槛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A陈梁:我认为纪录片的技术门槛降低了,但艺术门槛提高了。在人人可为的前提下,你必须有高人一等的水平,才能吸引观众。

Q新闻晨报:您从事纪录片行业已经有数十年时间了,也参与过大量的作品,有自己喜欢的作品吗?

A陈梁:没有特别的。所有的纪录片我都喜欢。就算是一部伪纪录片,我认为它同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影像的信息量特别丰富,服饰、环境、气候、表情、语言、音调等等,会超出作伪者的本意。

记录当下,为历史留一份底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看老照片的原因。

只要去记录,就会有价值。


?? 纪录片《城市梦》海报

上一篇:

爆料 朱一龙白宇刻意避嫌?王一博吃肖战红利?阚清子昙花一现?

下一篇:

《我们的歌》 前辈歌手多为港台籍,内地前辈歌手何以如此之少?
标签:纪录片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