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27报图网>军事历史 > 装备专用运输机,发展不同空降平台,苏军空降兵可以空投重型装备

装备专用运输机,发展不同空降平台,苏军空降兵可以空投重型装备

查看:875 / 更新:2022-04-11 15:51

作为世界上空降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苏联曾经开拓性地提出一系列空降战车、火炮、导弹专用或者通用的空降技术器材,这其中位于莫斯科的通用机件厂(第468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厂在几十年中相继推出空降平台、伞降-火箭制动系统以及配套飞机设备(辊道、传送装置等)、救生用具、机场设备等。他们在相关设备研制和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实力,迄今仍是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为了发展“重装”空降兵,苏联国防部和军工综合体组建了空降技术设备开发的指导机构,负责领导空军和空降兵科技委员会的专家、空降技术设备主要承担单位-通用机件厂,以及一些具备试验场、场地及批量生产能力的协作单位(如自动装置研究所)。当时,决定苏军空降技术设备发展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


安-22和伊尔-76运输机运载的 2П134空降平台(载重12吨)

首先是专用军用运输机装备空军(如安-12、安-22以及即将问世的伊尔-76)。其次,空降兵遂行的任务从战术战役层面拓展到战略层面,相对的是空降部队武器装备也得到强化,并要求伴随使用。最后,空投货物的性质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像过去不要求同步空投的专用车辆、新型通信指挥设备、燃料油料容器等也被列入空投货物的行列。

在上述因素中,БМД-1空降战车及其衍生车型的影响最大,它们的问世不仅代表新空投目标,还预示着苏军空降兵将能执行更高层次的作战任务,必然引发空降技术的革命。按照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委员会分别作出的决议,通用机件厂1966年启动为安-22军用运输机研制空投战斗装备和货物所需的整套减速减震器材的工作,项目名称“天使”(工厂代号“134工程”),以彼得库斯为首的科研团队推出符合安-22货舱要求的1П134辊道装置和配套的几种空降平台,即空投12吨以下货物的2П134空降平台、空投16吨以下货物的4П134空降平台、空投7吨以下货物的14П134空降平台。在这其中,2П134空降平台只是通过验收,而4П134空降平台和14П134空降平台则投入量产。与空降平台相呼应的,工厂还研制出新型平台固定锁(如14П134М-0105-0、4П134-0130-0等)、自动脱钩装置等。工厂特意在莫斯科郊外的熊湖搭建35米长的地面试验台,那里有钢筋水泥基座和辊道装置,借助牵引机专用的张紧设备,携带20吨以下飞行质量的受侧对象被加速到40米/秒,像携带有ПС-9404-63Р主降落伞(有5个伞衣)和ВПС-11782-68引导降落伞的4П134空降平台从1968年8月7日测试到1969年7月31日,而相关的2П131自动脱钩装置、1П134辊道装置以及7П134全套装卸装置也一并接受检验。


带ПБС-15空降系统的БМД-1П空降战车

以日后广泛运用的4П134空降平台为例,它包括钢制构架及供平台沿辊道滑动的纵梁、平台固定锁、两个网状的侧系留架、可拆卸式对轮、用于安装主降落伞的降落伞架(焊接的管状结构)。4П134空降平台装有塑料泡沫减震垫,被塞在平台和货物之间。装满额定货物的4П134空降平台(总重20.5吨)有两种进入飞机货舱的方式:利用平台自身的对轮;或者借助飞机上的7П134装卸装置。两种方案都需要一个八人小组历时75分钟完成。当货物总重超出飞机装卸装置能力时,需要通过滚入方式进行装载。如果是六人小组将平台装载到飞机上,则视货物而定,需要耗费5-7小时。根据试验结果,4П134空降平台“可以确保装载和系留战技要求所规定的的主要战斗装备型号(СУ-85、ПТ-76、БТР-60、БТР-50ПК)。。。从飞机上空降重达16吨的战斗装备模型。。。塑料泡沫减震可确保降落速度在8米/秒以下的平台元件和战斗模型的完好性”。

1972年,4П134空降平台以“П-16”军用编号进入苏军,而用于安-22货舱的1П134辊道装置早在1970年就交付空军军事运输航空兵。而且,该平台除了空投БМД系列空降战车外,还曾考虑空投重量更大的武器,尤其是能为空降兵提供重火力的2C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当时通用机件厂拿出了用ПС-9404-63Р伞降装置空投2C1自行榴弹炮的计划,不过这个想法未能实施,因为苏军空降兵已经有了自己的自行火炮(基于БМД底盘研制的2C9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而军用编号“П-7”的14П134平台,1973年开始服役,不过此后平台的量产转交给库梅尔套工厂,该厂以制造卡莫夫系列共转轴直升机著称于世。该平台可以通过安-12Б(带输送辊道)、安-22(带辊道装置和中央单轨)运输机空投БМД-1空降战车、БТР-Д空降装甲车以及多种车辆和火炮。


БТР-Д装甲车

П-7空降平台可用带拖车的汽车存放和运输(两个平台一组)。空降时,将平台从汽车(拖车)上卸下装置在准备场地上。满载的平台由牵引车牵引,水泥公路牵引速度在30公里/小时以下,土路的速度在10公里/小时以下,借助小型架空自动搬运车将平台装载到飞机上。由于主伞衣开伞可延迟执行,因此МКС-5-128М多伞系统允许的最大空投高度达8000米,其ВФС-12130牵引伞系统包括十字形支撑伞和稳定伞,确保平台以40-50米/秒速度稳定下降,而五个主伞衣中的一个除包括面积为760平方米的伞(为卡普隆伞衣)外,还包括面积为20平方米的减速伞以及一个与АД-47У自动脱钩装置衔接的辅助连接环。整个伞降系统是这样工作的:首先,载有货物的空降平台由牵引伞从飞机中拖出,稳定伞运行;空降平台利用稳定伞和收口主伞衣下降;稳定伞分离,主伞启动,主伞被空气充满,平台利用主伞下降;在平台触及地面时,主伞伞衣借助АД-47У自动脱钩装置与货物分离。下降时,平台的减震器松开,可折合侧板展开,减振器在下底的重力作用下被展开并通过阀门被迎面气流充满。着陆时,减震气囊承压并通过阀门放气可确保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

以1976年苏军军事运输航空兵正式列装伊尔-76军用运输机为标志,苏联空降兵进入大发展的时代。通用机件厂除了为新飞机研制空降设备外,还对既有空降平台实施改进,以适应伊尔-76机舱尺寸。正是这一年,П-7М(14П134М)、П-16М(4П134М)平台及配套的1П158辊道装置纳入空降兵装备序列。


БТР-Д装甲车准备装载在П-7М空降平台

П-7М平台的载重量达10吨,该平台引入带收口主伞的МКС-5-128Р多伞系统,后者包括用拉扯法将这个系统拖出飞机的ВПС-8牵引伞,用于主伞快速启用的副牵引伞、4个或5个(取决于载货平台的质量)主伞装置、伞囊连接扣等。被称为“导引者”的ВПС-8牵引伞包括减速伞衣布、长50米的转接环、面积为8平方米的半锥形伞衣。ВПС-8牵引伞吊挂在飞机密封舱门上的支架锁上,并借助平台固定锁连接环与副牵引伞连接。副牵引伞是一个带排气孔的圆形伞衣,面积30平方米。主伞包括一个圆柱形伞囊、长5米的带状连接环-缓冲器(目的是减少冲击载荷)、带排气孔的760平方米圆形伞衣、4条带伞绳的皮带。据悉,带多伞系统的П-7М平台可重复使用五次,有效节省部队作训开支。

П-7М平台是这样工作的:牵引伞启用并将平台拖出飞机货舱;牵引伞脱离,副牵引伞启用;收口主伞从伞囊中抽出,平台在4秒内利用收口伞衣系统下降;主伞解除收口并被空气充满,平台利用充满空气的主伞下降;平台着陆,减震器启动,伞降设备脱离。着陆后,П-7М平台通过自带的Р-128方向信号发射器显示自身着陆方位,空降兵则使用Р-255МП信号接收器搜寻。1988年,Р-128发射器更新为Р-168МП或Р-168ПП。在实际作战演习中,苏军发现在用空降平台成批投放车辆时,出口处的第一个平台在离机时会滚压安装在框架上的辊道终端开关,结果货物投放系统会发出投放出口处下一个牵引伞系统装置的信号,这会拉长空投时间,增加着陆点的散布面,从而延长搜寻货物和登陆集合所需的时间。因此,通用机件厂又研究出一种用平台纵列投放货物和军事装备的方法,即利用前一个投放对象拉出货舱中后一个投放对象的牵引伞,投放时间节约数秒,并使空投面积减少上百平方米。


1980年П-16空降平台运载СУ-85自行反坦克炮

从后来的发展看,由于借助П-16和П-16М平台空降的武器装备逐渐减少,导致其走向没落,而适配面更广的П-7和П-7М平台却能继续发扬光大,至今仍然服务在俄罗斯空降兵部队和军用运输机上,这应了那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在应用П-7М平台进行空降的方案中,伊尔-76运输机的货舱内可装载三辆布置于平台上的БМД-1空降战车,而在安-22运输机的货舱内可装载四辆。如果换成载有物资和弹药的П-7М平台,伊尔-76和安-22飞机都能携带4个。至于П-16М平台(采用带四主伞或五主伞的МКС-1400多伞系统),伊尔-76(含伊尔-76М、伊尔-76МД)和安-22飞机都只能同时塞进两个。上述平台均可进行单个、成批或纵列空降。

未完待续

上一篇:

对外军作战史绝无仅有,这一仗干净利落,教训了号称世界第三军队

下一篇: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防空军拥有18万人13个防空区,实力不容小觑

相关推荐

最新军事历史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