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27报图网>社会新闻 >百科 >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查看:581 / 更新:2022-04-10 01:27

宗教是让灵魂回归

内容摘自《原点智慧》讲述中国人的信仰与心灵建构,讲述如何用一个心智模型面对现实人生。它是一本讲述中国文化内在逻辑的书,事实上,它是用文化的内在逻辑在讲心灵、讲我们如何在文化背景下重塑我们的生命、讲我们如何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我们是要终结争论

其实,当你以一种知识体系与我争论时,我们仅仅是在争论。你拿一种学说,我拿一种学说,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站在原点之外的时候,实际上站在别人的原点价值上,我们以一种飘忽去证明另一个飘忽的错误或高明,你知道,几千年来,这种争论从没有停止过,无数个这样的体系曾经滋润着我们,但最终也淹没了我们。

我们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失去了原点的。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我们自己,实际上,我们是站在别人基点上的自己,那个自己本身就是飘忽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明白,站在原点上,我们不是为了继续争论,我们是要终结争论。

宗教是让灵魂回归的

我们会看到,宗教是以死亡为背景来解决心灵问题的,宗教是关于心灵的学问,它也是关于死亡的学问。

宗教让你时时意识到死亡后,不断回到你的本真生命。它让你意识到,你就是拥有全世界,最后你也还是要面对你的本真的生命,你还是要面对你的灵魂--你不能只是在临死时才去面对它,你需要在活着的现实生活中建立生命的自觉,你需要时时回到原点空间来面对它并整理你的生命。

宗教系统通过研究死亡、灵魂问题,让我们的心灵在它没有消失以前就来面对这个问题,并通过清空和整理使它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处于一种生命、死亡在宁静中的融合状态。你知道,这个融合不是让我们的生命更恐惧,而是,它提前正视这个恐惧、解决这个恐惧并试图超越这个恐惧。

你的原点空间只有生的建构没有死亡的建构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只解决生的问题而忽略死亡的问题它就不完整,它就会是个残缺的原点,因为它忽略了一个二元中的重要一元,它会是个虚弱的原点,也会是一个堆满物质的僵硬的原点。

宗教通过死亡的背景让我们的原点完整了,它构成了一个原点空间环境的二元,我们活着,但我们会走向死亡;我们即使再迷恋物质,我们终归也会消失,我们还是要面对灵魂。

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建立了平衡的。我们明白,物质是生命现实的需要,而空静安宁是我们心灵营养的需要。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佛法可以是工具

你在原点,将一切都可以看做是飘忽的幻相,然后,你察觉自己与什么发生联系和不与什么发生联系。

你与外界发生联系时,会让一些外部的幻相安定下来,你的原点似乎就成为了一个定盘星--你清醒的意识到自己选择什么,察觉态就是,你的原点知道自己在选择什么幻相和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幻相。

比方说,你睡不着觉。你睡不着,因为你老追着你的念头,你总在与它发生联系,你被这个相左右了,相本来是飘忽的,现在你成飘忽的了。你不在察觉状态,你会跟着这个念想的相在走。或者,你说,不想了、不想了,但这么说时你想得更多,你在压制你的念头,你在控制这个相、左右这个相,这你就真睡不着了。这就是说,你没有在察觉的状态。那么,在原点的察觉的状态哪?你不会压制你的念头,你在稳固的原点,你知道这些幻相一定会出来,你察觉的看着它们出来,然后,你就不关注它;你察觉还会出来什么念头;你去察觉下一个念头和幻相,它出来你还是让它走,还是去察觉下一个;你会发现,你在察觉这些相,你察觉的没有控制的看着它们出来,它们反而不出来了,最后,你连你的察觉也不在察觉,你连你对这个察觉的关注也不再关注。因为,你睡着了。

你看到,当你在原点,当你把一切看做是相,它们不会使你迷惑,反而,你更容易进入察觉,你会喜欢使用这样一个心法。

老子收错了学生

我一直认为庄子并不是老子的好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很重要--庄子把道引向了逍遥,引向了养生和避世,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它把一门充满创新功能的学说变成了文化的潜流,他把本来能够成为主流信仰的地位拱手让给了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儒学,这是很不智慧的。

道家的无为而治、对道的不断体悟和探索,本来可以让中国政体找到一条不断修正的道路,本来可以让中国文化不断创新甚至更多的催生出科学元素,但却变成了儒家的一支独大,中国政体从此陷入到一种不断的轮回,改朝换代成为了换汤不换药的周而复始,最终走到了僵化。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成本和社会成本损耗。

我们知道,百家争鸣之后,中国再没出现过真正的哲学家,也没有出现一脉相承沿袭的科学,文化的更新能力直到近代五四以后才出现,其实,庄子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

我们知道,这个本来可以是主流文化的道家成为了潜流,它只是在改朝换代的动乱时代,冒出一些能够协助君王打江山的谋士,然后,在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后,它们继续归隐。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罪是一种负担

你说,我没有罪,我一生坦坦荡荡,从不犯罪。我们不争论这个,我们先来看对罪的界定。这个罪当然不是完全指对社会的犯罪,它还包括,我们犯的各种错误:我们有没有嫉妒过,有没有暴怒骂人,有没有贪婪和心里产生邪念,我们有没有犯奸淫的罪,有没有说谎和欺骗,有没有亏欠过别人等等。你知道,现在的道德环境不是更好而是更差,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即使我们时时察觉,我们也容易陷入罪中。所以,我们是不敢完全无惧的宣称自己从不犯罪的,要知道,你没有去阻止人们犯罪和主动地净化道德环境,在原点原元素的标准下,这本身也仍然是罪。

罪是一种负担,你当然知道,如果我们想建立稳固的原点,罪不仅是负担,它也会是扰乱我们原点的根源。我们人类的特性是不愿意认错,当我们不在原点,我们会为自己的重要性抗争,这个抗争的表现就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有罪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事实上,我们刚硬、骄傲、自大,也都是罪,这些与我们原点特性相反的东西,都会让我们离开原点。

你要正面看待基督教给我们的原点礼物,伊甸园的生命树是没有罪的!

原点是可以被塑造的空白

一个婴儿不会判断,他会根据体味、根据经常接触的人知道,这个女人在给我奶水,这个男人经常抱我,这些人给予了爱,他会觉得安稳;但如果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你把他抱到另一个人家,这个人家的爸爸妈妈也这样对待他,他长大后会认为这就是她的爸爸妈妈,这个婴儿不是在判断,它是根据谁给他爱来观照,当他不会给与,他用感知在建立关系,他接受了谁的爱,谁在爱他给他生命,他就会爱上他们,他就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父母。

我想,我们都知道的一个极致版的例子就是狼孩的故事,一只狼给了一个女孩爱和生命,她就在最后变成了一个狼孩;而在斐济,一个婴孩从小被扔在鸡窝里长大,他的行为模式竟然跟鸡一模一样,他成为了一个鸡孩。

你可以看到,在原点状态,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虚静的空白,一个可以被塑造的空白。

靖鉴强:宗教的目的是让灵魂回归

爱情痛苦的永恒主题

我们讲过,在人类的情感生活中,因为阴阳不分,爱情的痛苦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对我们建立原点而言,我们不能咀嚼这个痛苦。我们知道,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我们的婚姻出问题,会导致我们对下一代原点的教育出现问题,而原点出现问题,它的根源当然是在开始的基点上,所以,我们运用原点来改善的第一个心灵问题就是我们的爱情生活。

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多去谈恋爱,我给一些年轻人说这个理念时,他们很诧异,但当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主动地学习过程就不再有差异的眼光,而是,眼睛闪烁着幸福的冲动。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只有多谈恋爱才知道什么是爱,才能规避不在原点的生理的冲动。

为什么我们强调这个痛苦要在婚姻之前完成?是因为原点。

我们要为我们下一代创造一个完全爱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家庭,一个无爱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伤害。而如果把这个伤害在婚姻前完成,对爱着的或不爱的双方,它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痛苦,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爱的学习的过程,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你需要偿还某些罪债的感恩,说到底,这个伤害是仅限于两个人的,而且,它是短暂的,是你可以慢慢疗伤的。

原生环境影响一生

你知道,一棵小树,总在狂风暴雨、缺乏阳光的环境里不可能长大;一个孩子,总在父母的争吵打闹、冷战生气的环境里一定会出问题。所以,你要知道,你建立家庭的第一责任是让这个家庭和谐,是让它的天空充满阳光,是让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宁静幸福的港湾。

婚姻家庭不单是我们自己的事,它也是我们哺育下一代大事。我们不一定给孩子很物质的生活,不一定都能生存在发达的城市,或者,都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但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夫妻恩爱、和谐的家庭环境,某种程度上,这比前边那些更为重要。所以,子女教育的第一个要素,是创造一个让原元素能够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我们建立原点时说过,在复归于婴儿的状态,那个纯净的原点心灵容不得杂质。所以,我们要察觉,我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爱的行动:如果我吵吵闹闹,孩子会学会这个吵吵闹闹;如果我怀疑,孩子会学会这个怀疑;如果我打人、骂人,孩子会学会这个打人、骂人;如果我习惯生闷气,孩子在安慰你时也会模仿你这个生闷气;我和爱人冷战不沟通,孩子会学会这个冷战,还会复制这个冷战。